极乱家族2,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a,色妞色,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地方動態

浙江大地上,綠色國寶的長青密碼

2025-04-11   來源:浙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分享到:

國家立法保護古樹名木,記者探尋——
浙江大地上,綠色國寶的長青密碼

春天,踏青好時節。杭州云棲竹徑的120余株古樹成了市民和游客的熱門打卡點。

古樹名木被稱為“綠色國寶”“有生命的文物”。3月15日起,《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范。

浙江現存古樹名木27.5萬株,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浙江出臺《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浙江省古樹名木認定辦法》等規章制度,各地推出“一樹一策”、開發智慧園林平臺等創新舉措,令古樹長青。

萬物萌發之際,這些默默陪伴我們的古樹名木生長得如何?春天里,我們走近扎根在浙江大地的古樹名木。

管養結合

為每株古樹建檔定策

距紹興市區約40分鐘車程,來到大香林風景區。春風吹拂,氣溫回暖,正是桂花樹抽芽的時節。

“你看,相比旁邊的樹,這棵‘桂花王’的樹冠還不夠茂盛?!必撠燂L景區古樹保護工作的葛華良分析,是水泥鋪設的環形步道限制了根系的呼吸,肥料無法滲透。

從業20多年,葛華良參與過上百棵古樹的保護,往往搶救一株要花上3年至5年時間。

每次站在樹下,葛華良都忍不住駐足觀察,猜想這些樹經歷了什么。這次,他與專家經過多輪討論,為這棵古桂花樹開出“處方”:拆除棧道、開溝施肥,讓樹根能夠“自由呼吸”。

有了人類的幫助,古樹們或許可以長得更舒心些。在大香林,去年增修了排水溝,避免雨天樹根積水影響生長;近幾年,紹興市柯橋區還對“香榧王”展開修復性保護,采用鋼槽固枝、清腐去枯、根施功能性棒肥等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保護古樹,就像照顧老人一樣,需要長期監管、細致養護。”柯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資源保護管理科科長范云軍說,作為全省唯一的全國古樹名木保護試點,柯橋堅持“一樹一策”,定期開展古樹的健康體檢,全區現有百年以上古樹2.2萬株。

日前,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答記者問時也提到,針對不同樹齡的古樹名木,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規定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注重管養結合。

“科學保護很關鍵。人們對古樹有樸素的情感,但有時候方法不當,也會適得其反?!闭憬×謽I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友吾說,早年,他見過不少痛心的案例:有些村民在樹下祈福,結果香燭引燃了樹洞;還有些地方看到古樹根系裸露,盲目覆土,給樹根帶來過大壓力。

對于這些“有生命的文物”,更科學的監管、更細致的養護,才能讓它們穩穩扎根,在歲月中繁茂生長。

和諧共處

在城市亦能自在呼吸

古樹名木保護并非新鮮事。早在2014年,浙江就開始了古樹名木立法工作,2017年頒布的《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是全省第一部專門針對古樹名木保護的政府法規。

相較于古樹群,城市里的古樹保護問題更為復雜。

“過去,一些城市工程項目出于對經濟效益的考量,未對古樹進行避讓保護措施,導致古樹樹枝被損害的情況發生?!闭憬∩植∠x害防治總站副站長姚科偉說,即便有些樹被遷移,成活率仍需科學評估。

眼下,各地在不斷探索保護城市古樹的方法。對于“為建設讓路”還是“為古樹讓路”,這個選擇對大多數地方來說已不是一道難題。記者在杭州市園林綠色發展中心的“杭州城市古樹名木駕駛艙”大屏上,能清晰看到1242株古樹的分布,通過這個“駕駛艙”還能動態了解其生長情況和保護狀況。杭州每年還會對城市古樹名木的立地條件、樹體外部形態、健康程度等進行“體檢”,定制“一樹一檔”;象山、安吉、東陽等地則創新“林長+樹長”管護機制,確?!皹錁溆腥斯?、人人護古樹”。

業內人士表示,古樹名木保護是一項系統性、過程性的工程。隨著《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的施行,古樹保護工作也應當站在新的起點,不斷補齊短板。

一個被廣泛提及的難題,是人才。“當前,古樹名木保護的專業隊伍力量尚顯薄弱。”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初平認為,古樹名木保護的下一階段,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特別是在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樹木修復技術等方面先進的保護技術和方法。

一些變化正在發生。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編制完成《杭州市城市古樹名木日常養護管理技術導則(試行)》,細致到排水灌溉、雷電天氣時如何應對,都有據可依。“我們還計劃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建立全省范圍的‘古樹醫生’隊伍,爭取做到當地樹由當地人保護。”姚科偉說。

文明傳承

關乎生態也關乎文化

“老師,這兩棵樹好大呀!”

“這是古廣玉蘭樹,已經有120多歲啦!它們還有著金玉滿堂的寓意……”

正值春游季,在杭州西湖花港觀魚景區,一群孩子正在聽老師講解沿途的古樹名木。孩子們時而仰頭觀察樹干的紋路,與古老的生命對望。

這是杭州推出的10條城市古樹名木Citywalk線路中的一條,名為“悠然見南山”。“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特色科普活動,讓古樹名木保護融入日常生活,讓更多人了解這些‘活文物’?!焙贾菔袌@林綠色發展中心科技信息科科長范麗琨表示。

在城市變遷中被守護的古樹名木,承載著幾代人的情感記憶。

“古樹記載著城市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眳浅跗秸f,他曾整理了全國198個地區62萬多株古樹,發現散生古樹數量與人口密度呈正相關,銀杏、榕樹等往往被賦予象征意義和內涵,因而也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顯然,當前對于古樹名木作為文化留存的價值挖掘還遠遠不夠。在實際操作中,更多時候,古樹名木依然只被當作植物。

“我們一方面鼓勵開展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主題展覽等活動,提高社會整體的保護意識;另一方面考慮多部門協同,比如和文物保護單位合作,在文物保護中嵌入古樹名木的保護與展示。”姚科偉說,保護古樹名木,歸根結底,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文化和歷史。

古樹名木的“文物身份”正在被更好地確認和挖掘。目前,浙江建起300多個古樹名木文化公園,將古樹名木作為文化遺產進行整體性保護?!豆艠涿颈Wo條例》也提到,可以結合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等進行合理利用。

從這個角度看,古樹名木的保護,關乎生態,也關乎文明傳承。畢竟,與人類相比,樹木的歷史要漫長得多。(記者 周林怡 實習生 夏詩雨)

【糾錯】
無障礙
搜 索